第一千三十九章正中下怀_鬼谷神谋
123读笔 > 鬼谷神谋 > 第一千三十九章正中下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三十九章正中下怀

  第一千三十九章正中下怀

  王禅一直忙于晋阳城赵氏封地的兵力部署,对于晋都始终没有关注,非是他不想去晋都,而是知道此时去了晋都似乎就正中了别人之意,别人觉得他一定会去晋都,可他却偏不去。

  此时晋都王宫之中,晋王已换过了一身朝服,看了看晋国众臣,这也算是一大朝会,可却也少了六卿的族主,六大世族留在晋都的只是其年少一些的族人。

  还有其它朝臣,对于此时无权的晋王来说,已只能如此。

  “难得众卿今日来朝,到也并没有什么重要之事,只是列国大贤之才孔老夫子因受鬼谷王禅之嫌而要离开我晋国,本王心里十分不舍。

  孔老夫子一生仁善,游历列国,提倡仁信礼制,广得列国诸侯君王尊荣,只是我晋国却不能留下孔夫子为本王出谋划策,造福于我晋国百姓,本王自愧对不住孔老夫子。

  对于孔夫子的离去,本王也是多次挽留,耐何夫子去意已决,所以本王只能以礼相待,以示本王对孔夫子所倡仁智礼仪信之推崇。

  今日孔夫子就要离开晋都,所以今日召大家来,就是想让大家陪本王去十里相送于孔夫子,以示我晋国受贤纳贤之心,不知众卿家是否愿意。”

  晋王的话明里暗里在折损于赵氏,此时如此相询臣下,也是列国少有,可大家却也黙然不语。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就随本王走吧。”

  晋王说完,向大堂之外走去,可却又看了看排在众臣之中的赵毋恤道:“赵将军,孔老夫子此次离开晋国与你赵氏不无关系,你就不必随同了,想来你赵氏之事此时比之本王还要烦,你去忙你的吧。”

  赵毋恤一听,也是有些难堪,他也没有想过今日被召来竟然是此事,而且晋王一点也不给赵氏面子,像是与赵氏有嫌一般。

  此时众臣都随着晋王离开,而那些人中特别是范氏与中行氏、智氏的下臣,此时从赵毋恤身边走过,个个眼中都充满鄙视。

  可赵毋恤虽然难堪,却并不失礼,依然对着各人微微笑着。

  赵毋恤是赵鞅的庶出之子,可却自小十分聪明也十分勤奋,一直熟读兵法以及治国理念,虽然人长得五大三粗,甚至于乎相貌十分丑陋,可却深得赵鞅欣赏,也得赵氏一众家臣信任。

  而几年前赵毋恤甚至成为晋国中将军,与晋王一同参加了黄池之会,可也正因为此会,吴国七色兵阵十分厉害,夺了他所设计的阵法兵法,而让吴国夺得会盟盟主之位,这也成为其它五卿的话柄,也让晋王颜面大失,所以自三年前他也被撤了中将军之职,改为下佐,同时也代表赵氏留在晋都,处理其它朝中之事。

  赵毋恤此时也不急,目送着晋王带着群臣离开了王宫,自己这才慢慢的离开。

  此时晋国王宫中也无人注意他的行踪,更不会有人特意关注于他,毕竟他此时的赵氏已失势于晋王,没有人会在乎一个被晋王直接支走的落寞朝臣。

  而这也正是赵毋恤希望的事,若说要有其它事安排,赵毋恤也会借故推辞,晋王此举到也正中下怀。

  一出王宫赵毋恤就骑上快马,直奔城外,因为那里还有重要事情要他去办,此次晋王不让他送行孔夫子到是成全了他。

  ……

  ……

  孔夫子已收拾了所有行李,也有几辆马车装得满满的,他的身边也有二个不成材的学生跟随着他。

  这两人也是鲁国人,在孔老夫子三千多学生之中,虽然无才,但却十分忠诚,一直守候跟随着夫子四处远游。

  至于那些有才,有本事的学生,都已在列国四处任职,可以自谋生路了,也不会再跟着孔夫子四处宣扬其儒学。

  除了七十多个成才之学生之外,大部分甚至都不如此两人,毕竟孔夫子传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只要愿意接受孔夫子传教之人,他都从来不拒绝,所以纵然学子三千,真正能算成才的,也不过七十多人。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其实几日前晋王也说过,孔夫子的仁义之思,若是在盛世治国,当可受益于天下,可此时乱世,攻伐四起,若只是习得一些仁义之思,却要与人权势相争,到是以短击击长,所以他的学生生于此乱世之中,到有些英雄难用武之地,也显露不出治国之能。

  相反一些不守清规,不走寻常路之人,手段狠毒,阴谋诡计之人,到是能混得如鱼得水。

  “子成,书都收拾好了吧。”

  孔夫子望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问了起来,此人叫子成,一直跟随着夫子,力气蛮大,身体结实,肤色黝黑,一脸憨相。

  “老师,已全部装车了,到是有些小的玩艺装不下了。”

  “不必了,只要不要落下书册就行,这些书陪伴老夫几十年,而且这些书每一本书都凝结着当年书者的精血,失之有负当年书者好意,毁之有损师德。

  我们快些上车走吧,子败让车夫都上车吧,我们这就回鲁,路途遥远,大家都辛苦了。”

  孔夫子说完,子成已扶着他上了车,自己赶着这一辆车,而另外一个学生子败,赶着后面一辆,再后面还有四辆车,都装得满满的,全是夫子的书。

  而刚才子成所说的小玩艺,到是一些贵重的东西,毕竟夫子名声在外,也有一些富贾喜欢寻夫子讲学说道,同时也会送他一些此类东西。

  可这些世人眼中贵重的东西在夫子及学生眼中却成了不重要的小玩艺了。

  而夫子对于书的珍视,也是为后世读书人开创了典范。

  读书人视书如命,尊重并珍受书,也算是对于写书人的一种尊重,就像现在的网络小说一样,纵然写得不尽人意,可说来说去,这书中内容也是书者饱满热情,耗尽精力神力所著。

  六辆马车缓缓向城外驾去,因为馆驿本就在城边,所以也是十分方便,不消半刻六辆车已驾出晋阳城。

  夫子此时也是有些不舍,坐在马车之内,掀开车帘,看了看晋阳城,显得有些失落,又有些哀怨。

  这几年来,他一直受晋王赏识,得以入兴晋会,而他也是抱得一腔热血,想在中原最大的列国之中推行仁治。

  可晋王大权旁落,他也是有心无力,再兼之晋王一直想重掌大权,所以并不在意如何治理晋国,只在意于如何重夺王权,需要的是阴谋诡计,却非是孔夫子所传的中庸之道。

  孔夫子行走列国一十五年,走遍大周天下,却无人愿意真的实施夫子之道,这也是孔夫子十分感怀伤感的地方。

  生于乱世,中庸之道难与施行,而他此时已是高龄,再无力实现一生的抱负了。

  孔夫子叹了口气,有些老泪纵横,不再想看,缓缓放下帘子。

  “老师,世人不懂老师之心,不愿行老师中庸之道非是老师之失,而是世人之失,想当年老师拜谒圣人老子,老子也说过,道不可轻传,法不贱卖,世人贪欲,不识大道,是世人之失也,老师不必过于悲伤。”

  子成虽然看似粗俗,但却也心如其人一般,看事情简单而实用。

  “是呀,你说得不错,可老师与圣人老子相差十万八千里,如何敢与他相提并论呢。

  圣人老子如神龙般可以遨游于天际之间,而老师却只能行走列国,以悟世道,却还处处碰避,不能像圣人一般,视天下人如己出,无所亲也无所离。

  以后不可如此提圣人,老师自愧不如。”

  孔子提到老子还是十分尊敬,不敢与其相提并论,由此可见老子在孔子心里的地位也极为崇高,可当年孔夫子想拜入老子门下,老子却并不愿意收他为徒,只是传了他一些道义而已,这也算是孔夫子的遗憾之事了。

  “老师,前面有许多马车,看起来非是普通人家的马车,有十几辆,难道说是来送别老师的。”

  孔夫子一听也是探头一看,心里一惊,脸上闪过一丝喜悦之色,继儿又恢复如初,再叹一口气道:“看起来该是如此,只是老师并不愿他们来送,此当是晋王沽名钓誉之行,欲图把老师离开晋都之恶名嫁祸于鬼谷先生,此举让人更加不耻。

  只是既然来了,我们也不必在意,随晋王心思就行了。

  想来鬼谷先生天赐之人,当会懂得老师之心,并无嫁祸于他之嫌。”

  孔夫子非是不谙世情,也是极为聪慧之人,只如此一看,就明白晋王的心思,但他行的是礼仪仁制,中庸之道,也不会拒绝。

  “老师,晋王如此卑鄙,老师完全可以不见他,难不成晋王还想羞侮老师,杀了老师不成吗?

  而且老师也把他送与老师的财物尽数让管驿之人归还晋王,老师这几年来只受之粗食淡饭,却并未受之任何钱财,对于晋王老师也是仁致义尽,不必在乎他。”

  “子成哪,人若与你讲情面,不论虚假与否,老师自然要与其讲情面,若人不与你讲请面,你亦当与人讲情面,若不讲情面,那你与其它人又有何异呢?”

  孔夫子说完,子成也自觉错了,孔夫子之所以传教于学生,就是要让学生知而行之,若知而不行,那么就是不知,与不学无术有何异处,甚至比之不学不知更让人厌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ubi8.cc。123读笔手机版:https://m.dubi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